企業公民
抗疫材料系列報道③ :抗疫一線大顯身手的“黑科技”特種玻璃
來源:中國建材總院 發布時間:2020-06-16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建材集團勇擔央企責任,充分發揮材料優勢,為19個省市72家醫院緊急馳援了優質建材,還為抗疫一線鼎力支持了10余種新材料,真正發揮出了關鍵時刻頂梁柱頂得住的央企作用,受到國務院國資委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表揚和感謝。
小料開辟了專欄,帶大家逐一去了解優質建材和10余種新材料,在抗疫一線的特殊環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效和作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建材總院研發的“黑科技”——硫系紅外玻璃。
01 “火眼金睛”測體溫
體溫異常,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癥狀之一,快速測量體溫是疫情防控中必備的環節之一。中國建材集團所屬中國建材總院研發的以硫系玻璃為基礎的紅外鏡頭,是紅外測溫儀的“火眼金睛”。它采用8~12微米具有高透過率的紅外硫系玻璃作為鏡片,可以快速和精確地測量人體溫度,測溫范圍-20℃~+120℃,測溫精度達到±0.3℃。
紅外鏡頭鍍膜生產線
在疫情爆發初期,國內紅外鏡頭的產能嚴重不足,特別是北京范圍內,從事硫系玻璃生產的就只有中國建材集團所屬中國建材總院。
疫情爆發以來至今,中國建材總院已為抗疫一線火速交付紅外鏡頭約二千余套,并向下游客戶交付硫系玻璃材料一萬多片,分別應用到武漢協和醫院、廣州白云機場、成都東站、北站等疫情篩查一線中。
02 特種玻璃大用途
硫系玻璃是一種特種玻璃材料,以硫族元素S、Se和Te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主要成分,對8~12微米紅外波段具有高透過率,而在可見光波段透過率極低,因此看起來通體黑色,被稱為“黑科技”。
長波紅外硫系玻璃
作為紅外測溫設備的“火眼金睛”,以硫系玻璃為基礎的光學系統用在紅外測溫設備的最前端,將肉眼不可見的目標物體輻射出的紅外能量匯聚起來,聚焦在光電探測器上,并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再經電路運算處理電路后,換算轉變為被測目標的線性的溫度信號值,實現進一步的信號處理及控制。
硫系玻璃被視為新一代溫度自適應紅外熱成像系統必選核心材料。在民用車載夜視、安防監控,消防救援,電力檢測,智能消費、星際生命探測以及其他尖端紅外熱成像光學系統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紅外鏡頭
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以紅外熱成像技術為原理打造的紅外測溫設備,可在人群密集區域對過檢人員進行多點體溫探測,無需近距離接觸,只需間隔3米~4米即可對過往人群進行準確高效的篩查,通過熱像儀探測極微小溫差,將溫差轉換成實時視頻圖像顯示出來,發現體溫高時立即報警,快速、安全識別發熱人群。
憑借響應速度快、非接觸、使用安全性及壽命長等優點,紅外測溫設備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輔助設備,在人流密集的機場口岸、地鐵、車站、碼頭、醫院、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廣泛使用,用于體溫異常人員的快速篩查,并防止交叉傳染,為保護人民健康“值班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