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動態
甘肅總隊三和數碼隆重舉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首位進站博士后開題報告會
來源:地勘中心 發布時間:2023-04-184月18日,三和數碼測繪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首位進站博士后開題報告會隆重舉行。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尚華,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時空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家耀,甘肅省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杜玉祥,甘肅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王有弢,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留學回國人員和博士后工作處四級調研員溫曉鵬,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張耀南,武漢大學教授王偉,河南大學教授郭建忠,蘭州理工大學教授周鳳璽,深圳大學副教授王偉璽,隴東學院教授張耀宗,平涼市自然資源局高級工程師韓荃,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張曉東,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趙淑湘,河南師范大學教授韓立欽,深圳眾源時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凱等領導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儀式。甘肅總隊黨委委員、副總隊長、三和數碼執行董事陳重奎,總經理陳冠臣,黨總支書記、副總經理靳娟麗,總工程師蘆君成,副總經理呂志伸,以及部分業務技術骨干共計80余人參加了儀式。儀式由靳娟麗主持。
陳重奎在致辭中指出,三和數碼測繪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成立,標志著三和數碼在推進科技創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方面邁出了新步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將從數字空間建模技術及系統集成、點云數據處理關鍵技術及示范應用、低空無人機對地觀測關鍵技術及示范應用、國土空間保護與綜合利用評價、數據工程體系構建與人工智能、自然資源監測技術及示范應用、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評價等7個方向設立研究課題,一方面與優秀科研團隊、院校加強合作,堅定不移走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之路,全面提升三和數碼科技創新水平、研發實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堅持以研發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著力打造新型測繪產業鏈,真正將三和數碼建設成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高新技術企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為地方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尚華對三和數碼測繪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開展工作表示祝賀。她指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設立,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了引進渠道和發展平臺,在推動產、學、研結合,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企業科研、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增產增效、產能提升的同時,更為甘肅省自主知識產權及本地品牌發展,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水平的提升起到催化作用,必將為三和數碼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生機。她希望,三和數碼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設立為契機,充分發揮博士后制度在人才工作和技術創新工作等方面的優勢,加強開放合作,吸引更多高層次專業人才,推動測繪地理信息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培養造就一批尖端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甘肅測繪地理信息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作出更大的支撐與貢獻。
杜玉祥對三和數碼測繪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成,以及首位博士后進站表示熱烈的祝賀。他指出,三和數碼被國家人事部批準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是三和數碼多年來艱苦奮斗,銳意進取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三和數碼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設立,必將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生機。他希望,三和數碼繼續秉承服務初心、砥礪奮進,緊跟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發揮先進技術、人才、設備等優勢,為科技創新工作提供新動力,持續為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努力爭創一流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新局面。
王有弢指出,三和數碼測繪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成,為三和數碼科技創新注入了新動能。他希望,三和數碼重點做好幾個方面:一是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設為契機,加快重大裝備和關鍵技術攻關,構建智能化測繪技術體系,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二是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充分利用好數字經濟建設新機遇,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三是要注重產業鏈協同創新,發揮基礎測繪、無人機航測等不同類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創新作用;四是聚焦科技與經濟、社會等領域發展,主動對接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防建設和生態保護等需求,確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重點方向和任務,充分挖掘、釋放和激活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動力。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尚華與三和數碼首席科學家王家耀院士為“三和數碼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
揭牌儀式后,三和數碼測繪公司首位進站博士后曹小林從課題的背景及意義、研究現狀、研究思路、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等方面作了《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滑坡識別與穩定性評價》開題報告。
王家耀院士、張耀南研究員等與會專家學者對博士后選題、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進行了點評,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經專家組討論,一致通過了曹小林博士后的開題報告。
三和數碼測繪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首位進站博士后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標志著三和數碼在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又跨上了新的臺階,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將產生更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