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信物微記錄:從第一塊石英玻璃到高精尖突破的漫漫科研路
來源:中國建材總院 發布時間:2021-07-12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梳理企業發展史,發現每種材料背后都蘊涵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蘊涵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蘊涵著建材人攻堅克難、自立自強的故事。
前幾期我們已經分享了
(點擊藍字可查看)
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信物是
來自中國建材總院的
中國第一塊石英玻璃
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并沒有石英玻璃。從正式開啟石英玻璃自主研發之路,到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彎道超車,再到科技創新逐漸發展壯大,一路艱辛,中國建材總院不僅實現了全面發展,更開始走向世界……
新中國第一塊石英玻璃的誕生
為趕上世界先進水平,1955年由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副總理主持,組織全國知名科學家編制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1956-1967年),確定了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急需的57項重點科研任務。其中,第26項“試制新型硅酸鹽制品”和第40項“建立半導體技術”兩項任務書中,列入了石英玻璃的研制內容。
當時石英玻璃的試制任務是下達給中國建材總院的前身——國家建筑材料綜合研究所。
從此,我國開啟了石英玻璃的發展之路。
接到試制任務后,中國建材總院專門成立了石英玻璃科研組。然而,當時我國石英玻璃技術尚屬一片空白,沒有任何技術基礎,沒有專用設備,國際上能查閱到的參考資料也極為有限。
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中國建材總院迎難而上、排除萬難,最終于1957年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塊不透明石英玻璃,從此開啟了中國石英玻璃專業的大門。同年8月,項目組又試制出我國第一支不透明石英玻璃管。
1958年在不透明石英玻璃的試制基礎上,研制出我國第一支透明石英玻璃。為滿足國防建設的配套需求,建工部新材料局決定在錦州投資,興建較大型石英玻璃專業生產廠,相繼建成6家具有規模的石英玻璃生產廠,為我國的原子能、兵器、半導體工業提供了大量石英制品,克服了國外封鎖造成的困難,也為我國石英玻璃專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1997年,在全國石英行業只能做到直徑小于200毫米的石英玻璃的情況下,國家重點工程向全國發出Φ300毫米、高品質的石英玻璃研制任務需求,在沒有成熟適用的技術、設備和標準規范的情況下,中國建材總院勇挑重擔,決定進行研制。
沒有成熟技術,當時項目組王玉芬、隋梅、向在奎、吳全德等人就連夜開會、反復對技術路線進行論證,決定放手一搏;沒有設備,就自己動手改造淘汰的廢舊設備,撿拾別人丟棄的管道,自己洗刷干凈后再組裝。最終克服險阻、不畏艱難,僅僅半年國內首個立式合成工藝沉積的石英玻璃碇就亮閃閃地出爐了。
回顧漫漫科研路,正是這樣科研精神的傳承,石英玻璃的相關技術才不斷地向“高精尖”滾動發展,到如今,真正做到了國內領先!
突破技術封鎖實現彎道超車
隨著石英玻璃工業的發展,標準化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
中國建材總院石英玻璃科研組經過幾年的努力,于1966年成功制定頒發了JC 99-66、JC 100-66、JC 101-66、JC 102-66、JC 103-66等多項行業標準,后經生產和使用的要求,進行了多次修訂。這些標準為我國石英玻璃產業的飛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7年在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局的支持下,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組建了“國家石英玻璃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同時,全國石英玻璃標準化歸口單位及石英玻璃行業協會掛靠在中國建材總院石英玻璃研究所。
為適應工業玻璃和特種玻璃的高速發展以及對標準化的急切需求,2008年全國工業玻璃和特種玻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石英玻璃作為該標委會的重要領域,從那時起開始建立動態、完善的標準體系。
在發達國家對我國技術封鎖的情況下,我國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系統性研究,包括方案設計、裝備研制、工藝路線及性能測試表征等。
隨著國內自主創新技術的發展,從原料到生產工藝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制備的石英產品質量也不斷提高,在顧真安院士等石英領域專家的帶領下,高端石英制品的制備技術也在不斷突破,科研成果遍地開花,石英玻璃的攻關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及多項省部級獎項。
標準助力高精尖技術產業發展壯大
近年來,我國石英玻璃領域將多項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標準,累計發布國家標準75項、行業標準119項,為石英玻璃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也為石英新材料在光纖、集成電路等行業應用提供了新的選擇途徑,中國標準也得到國外客戶的認可,對我國石英行業躋身國際舞臺作出了貢獻。
目前,我國石英玻璃在品種研發、性能檢測、工藝技術與裝備、人才建設各方面已全面發展,學術、技術水平取得長足進步,并開始走向國際。
中國建材總院在研發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在市場中求知,為我國石英玻璃行業技術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堅持自主創新、執著于科學探索、緊跟市場脈搏將持續助推中國建材總院石英玻璃相關技術趕超國際,把牢行業制高點,實現跨越式發展。
信物百年 傳承經典
小料將持續推送建材信物
分享信物背后的動人故事